在電控永磁鐵內有鐵芯,并利用帶電流的線圈使其具有磁鐵般的磁性的裝置稱為電磁鐵。鐵芯應采用易磁化、易消磁的軟鐵或硅鋼制成。這種電磁鐵通電時具有磁性,斷電后消失。電磁鐵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。電磁鐵的發明也大大提高了發電機的功率。
電控永磁鐵有很多優點:電控永磁鐵的磁性是否可以通過通斷電流控制;磁場的大小可以通過電流強度或線圈匝數來控制;還可以通過改變電阻控制電流來控制磁性尺寸;它的磁極可以通過改變電流的方向來控制,等等。也就是說,磁性的強度可以改變,磁性的存在與否可以控制,磁極的方向可以改變。
1822年,法國物理學家Arago和lusack發現,當電流通過帶有鐵塊的繞組時,它可以磁化繞組中的鐵塊。這實際上是電磁鐵原理的首次發現。1823年,斯特金做了一個類似的實驗:他將18圈裸銅線纏繞在一根不是磁棒的U形鐵棒上。當銅線與Volta電池連接時,繞在U形鐵棒上的銅線產生了密集的磁場,將U形鐵棒變成了“電磁鐵”。這個電磁鐵上的磁能比永磁體大很多倍。它能吸收比它重20倍的鐵塊。切斷電源后,U形鐵棒無法吸收任何鐵塊,再次成為普通鐵棒。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上一條: 電纜卷筒廠
下一條: MW5系列廢鋼電磁吸盤